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终结结核病战略”(End TB Strategy)目标,我市提出以“无结核社区”为基本单位,2027 年常住人口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较 2015 年下降 70%或低于 10/10 万,实现“无结核社区”建设目标。
终结结核病的目标绝不仅仅局限于治疗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这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关注隐藏在“海面”之下的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同时控制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患者有助于最终消除结核病。结核潜伏感染者是指体内感染了结核杆菌但尚未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的人。这类人群通常没有症状、体内没有病灶,也不具有传染性,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当他们的免疫力下降时(例如患有糖尿病、长期熬夜、接受激素治疗等),部分人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据统计,结核潜伏感染者一生中发展为结核病的风险约为5-10%,且大多数发病集中在感染后的2年内。特别是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小于5岁的儿童在2年内的发病率高达19%。因此,强烈建议有密切接触史的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接受预防性治疗,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而预防性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发病风险,保护效果可达60-90%。为应对这一挑战,我院于2023年初设立了结核潜伏感染门诊,专门为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家庭成员提供筛查服务。筛查流程包括症状筛查、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PPD试验、痰找结核菌、成人胸部CT检查以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
具体筛查结果处理方式如下:
1.胸部CT异常者:转至肺科门诊专家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2.皮试或血检阳性者:在排除活动性肺结核后,建议接受预防性治疗。接受治疗者需签署预防性治疗知情同意书,并确定治疗方案;拒绝治疗者需签署拒绝原因并签名,同时在首次筛查后的3、6、12个月进行复查。
3.筛查阴性者:在首次筛查后的3个月进行复查,12个月再次复查,以确保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自今年起,我院肺科进一步加大了对住院结核病患者家属的动员力度,要求家属积极配合结核潜伏感染筛查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6名患者家属通过筛查发现存在风险,并积极接受了预防性治疗。同时,我院肺科与七里甸、世业洲和大港平昌新城等基层医疗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依托分级诊疗体系,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对结核潜伏感染筛查的重视程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技术支持,扩大筛查覆盖面,确保更多潜在感染者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干预。此外,我院还通过定期培训、技术指导和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和诊疗水平,推动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关口前移,切实降低活动性结核病的传播风险,为区域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我院今年开展了多项宣传活动:
1.进基层:3月20日,我院肺科副主任医师卢福辉前往七里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结核病健康科普讲座。
2.进学校:3月21日,我院肺科党支部医务人员志愿者前往江苏科技大学,开展结核病科普讲座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
3.进福利院: 3月24日,我院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由镇江市卫生健康委、镇江市民政局联合主办,在市社会福利院开展的“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关爱重点人群,结核病日送温暖”现场活动。
终结结核病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任务。我们呼吁广大市民提高对结核病的认识,积极参与筛查和预防工作,共同为实现“无结核社区”和“终结结核”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