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市三院肝癌MDT一群人的战斗缓解一个人的病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7-30 14:50】 【阅读次数:1264】
 

今年的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记者今日从市三院了解到,作为该院特色专科之一,肝病科一直致力于提高肝癌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市三院在组建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MDT内涵及外延,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诊疗服务。

高先生(化名)因间断低热和长期腹部不适,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多指标显示其肝功能异常。之后,他辗转来到市三院,找到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谭友文为自己治疗。

经过详细问诊并结合专科检查,谭友文了解到,高先生有慢性乙肝病史,且此次检查发现肝脏异常占位性病变,在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后,病灶略有吸收。然而一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显示,高先生的乙肝病毒虽然转阴,但是指标改善不理想,病灶无明显变化,在去除炎症干扰后,谭友文为他进行了肝穿刺活检术,病理确证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病灶直径6.6厘米,不规则体呈浸润性生长,累及肝门。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难治性肝脏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性肿瘤的5%-15%。我国目前尚缺乏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流行病学数据,但临床一旦发现,往往处于中晚期,多数患者已丧失外科治疗条件。”谭友文说,当肝脏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被定义为“大肝癌”,“大肝癌”因其自身特点,只有少部分能接受外科切除手术治疗。近年随着消融技术的发展,单独应用消融和消融联合其他方式治疗“大肝癌”的研究不断深入。

为了给高先生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谭友文线上联系了省内肝癌MDT专家团队进行会诊,第一选择就是外科治疗,但难点在于,外科手术需要切除整个肝右叶,可是患者肝左叶太小,难以有效代偿,会严重影响其肝功能恢复。

经过多番探讨,谭友文及其肝科团队认为,可以采用“射频消融+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式控制肿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大肝癌”的消融治疗极具技术难度,如何做到精准消融不残留,同时又要减少反复穿刺,避免过度消融等带来的并发症增加,这些都是令谭友文头疼的问题。

对于“大肝癌”消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敏华消融团队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直径5.4-6.6厘米大小的肿瘤,根据计算按正棱柱法进行消融。

所谓正棱柱法,即肿瘤中心最大径切面分为均等的n-2个扇形设3-6个消融定位点,距肿瘤切面中心点约为1.3-2.2厘米,将肿瘤深浅两端各消融1个,定位点距瘤体中心亦为1.3-2.2厘米,按此法可完成正三柱(5.6厘米)、正四柱(6.1厘米)、正五柱(6.4厘米)、正六柱(6.6厘米)治疗范围的整体覆盖清融,不同大小易需增加柱面消融,即肿前最大径切面的消融灶数即可。按此设计,高先生至少需要7个消融位点,手术时间可达4个小时,这对患者和操作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经过与消融专家反复沟通,谭友文最终决定采用双针射频消融方案,仅通过两个经皮穿刺点,对5个位点进行消融。最终手术顺利完成,耗时两个小时。术后一周复查,高先生的消融范围覆盖原有病灶,效果满意。但谭友文也提醒高先生,肝内胆管癌存在高复发的特点,此后将根据他的恢复情况,择期予以介入等进一步治疗。

据介绍,市三院肝病科起点高,重发展,在肝癌早期诊断、“肝穿刺+病理检查”、局部消融、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人工肝等方面多点发力。同时,联合影像科、介入科、肿瘤科、中医科等核心专科的专家,组成肝癌MDT团队,通过联合会诊,共同为患者量身制定一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一群人的战斗,缓解一个人的病痛。

(来源:今日镇江)